当前位置: 布偶猫 >> 布偶猫的繁衍 >> 余承东表示华为智慧屏,越用越增值所以,
关于产品评测,大家可以看其他文章。我就简单概括下基础卖点:
设计:一体超薄、三面无边视野设计画质:Hz高刷4K屏、nit峰值亮度音质:帝瓦雷联合设计、芯片:鸿鹄智慧芯片其他:万AI慧眼,实现畅连通话、AI健身、AIKids
这篇文章,我想跟大家聊一个话题。
余总在发布会上所说的「华为智慧屏,越用越增值」是什么意思?这背后影射的是华为怎样的思考以及产品价值设计理念?
这个话题估计你在其他的回答里看不到,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思考。
前段时间,智慧屏项目组拉了一个紧急会议,我也在场。
他们问了一个问题,智慧屏应该传递一个怎样的信息?于是,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。当时的我,分析了全部因素,提出了八个字:历久弥新,越用越值。
是的,这个概念,最后也出现在了发布会上。
所以,为什么在这个品类上,我们会去强调「增值」这个点?对于产品的价值设计,以及消费者的使用感知上,有哪些帮助?我来说一下。
在我们眼中,随着时间的变化,产品会越来越贬值。
比如一个热水壶,当你购买的时候,它的价值是元。但过了一年,由于各种磕碰、老化,导致价值出现一定折损,所以贬值。这个点大家都清楚,也符合大家的常识。
那有没有可能,这个价值曲线,反过来呢?
电子产品目前的赛道以及认知,都在于产品发布的时候,就是产品最好的时候。随着时间流逝,产品逐渐走上贬值的道路。
但可不可能,产品随着时间延长,越用越增值?有这个可能。
在理解这点之前,我跟大家聊两个小故事。也正因为这两个小故事,我才有了这个想法,才提出了所谓「增值」的概念。
之前我买了一个华为智选的热水壶,功能非常多,我很满意。比如上面这个图,我可以选择诸多烧水的模式,比如柠檬水,比如咖啡。
但我觉得,它依然有大量提升空间。
假设买来的时候,模式总共有10种,那有没有可能购买半年后,模式更新为40种呢?作为一个厦门人,平日里都喝茶,各种茶叶所对应的温度并不一样。
武夷山岩茶比较耐泡,可以用滚烫的开水。但绿茶却比较嫩,水温不能太高。所以,能不能开发红茶模式?绿茶模式?甚至白茶模式?黑茶模式?普洱茶模式?等等等等。
另外,虽然我没遇到,但我不确定这款产品未来会不会出现水垢。
所以,能不能开发一个模式,叫做智能识别水垢。它能够智能监测热水壶中水垢的情况,然后短信或通知栏提醒,提示当前热水壶出现了一定水垢,需及时清理,保证自己的饮水健康。
你看,虽然刚买的时候功能已经不少,但贪心的我依然想得到更多。
随着时间流逝,产品经历不断OTA升级,不断的软件功能得到开发,我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体验,而这些体验在我刚买的时候我是没有用到的,这就是「增值」的概念。
再举个例子。因为我买了一只布偶猫,月底到家,即将加入铲屎官的列队。所以最近的我除了平常奋斗搬砖之外,还在学习各种养猫知识。
当我在面对猫砂盆的时候,我打算买个智能猫砂盆,省心省力。但我看了市场上大多数的猫砂盆,我都不满意,因为他们智能的点实在太少,而且功能更新不及时。
我当时就在想,假设我菊立项了一款产品叫做华为智选猫砂盆,假设我是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,假设这款产品目前已经上市开售,我会怎么做?
我一定会不断的继续开发一些有趣的功能,然后给所有已购买的人不断推送。
网上Demo侵删
假设华为智选猫砂盆,现在消费者买到手中,只能实现这几个功能,分别是猫咪体重监测、猫砂余量监测、如厕数据分析。
网上Demo侵删
那么优秀的我,会继续开发一些有趣的小功能。比如
清仓模式,一键清空所有猫砂;定时模式,AI学习猫猫如厕的习惯,然后定时清理;猫砂质量监测模式,智能分析现在猫砂的质量,如果猫砂出现问题会立马更换;开发幼猫模式,如果监测到现在所养的是幼猫,猫砂盆的入口会进行适度调节,避免猫猫被卡住。而这,也是所谓「增值」的道理。
所以,价值曲线有没有可能是相反的?有可能。
常规认知是产品在发布时,一定是产品全生命周期最好的时候。但其实并不然,产品刚发布的时候,应该是这款产品当下所能实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但我觉得所有企业都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一件事情,就是如何让你的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,能够有越用越值的感觉,能够有不断的新功能让消费者得到体验。
这一点,在手机上尤为明显。
手机一旦OTA升级,很多朋友会感觉手机焕然一新。全新的软件体验,让你和手机的交互有更多可能。持续更新的固件,让你拍照的成片质量越来越好。
以上这些,都会让你觉得手机越来越值。
但其他产品呢?至少目前,都没有这种越用越值的感觉。
回到智慧屏。
不需要说行业数据,大家都清楚,电视行业换机周期实在太长太长。如果家里的电视没有到一个你实在无法忍受的地步,大概率是不会更换的。
所以,我们应该去思考一个问题:用户买完了我的智慧屏后,就结束了吗?不应该。对于电视这个行业,更应该提供越用越值的感觉。
所以,华为在做的事情是什么?
硬件工程师,保证最基本的硬件体验,因为这是体验的下限和基础保障。而大量的软件工程师,去不断的推送最新的功能,不断升级,这决定了体验上线的突破。
我们看一下畅连通话。
最开始,畅连通话原本能实现的是智能人像追踪算法,让摄像头在不移动的情况下也能智能识别人像,让人物显示总是在屏幕中间位置。
再之后,华为实现了手机与大屏畅连通话,手机可以发起屏幕共享,将手机界面投到智慧屏上,两方共享画面。这个比较适合年轻人远程教家里的老人使用手机。
现在呢?新增边看边聊功能。让你在用智慧屏观看视频时,可实现边看剧边聊天。
也就是一个电视画面能够显示两个部分,一部分在播电视剧,一部分以小窗的位置出现在右下角,和朋友一边聊天。这是这一代智慧屏V系列全新的功能。
好,假设我是年买的智慧屏,那时候只能实现智能人像追踪,还不能实现屏幕共享和边看边聊。但现在呢?只要升级,就一定能体验到。
正常情况下,大多数我们对于电视的认知,就是买来的第一时刻体验是怎么样,两年后体验还是那样。华为要做的,就是打破这个情况,买来的时候是一个样,用了两年之后,反而有更多功能可以使用。
而这得益于鸿蒙系统的属性,以及大量软件工程师的努力。只要更新,年所买的智慧屏,也能实现年才发布的功能。
再比如鸿蒙分布式的能力。
分布式运动,当在大屏启动运动健康后,会实时在大屏显示华为WATCHGT2Pro上的心率、卡路里消耗、锻炼目标的情况。
分布式教育,学而思等直播课程在电视上播放,而答题和留言等操作在平板上完成。
虽然华为目前没有公布未来更新的时间轴,但只要更新,体验就会得到快速下放。
「增值」的概念就这么简单。
各大企业和用户对于手机OTA升级已经习以为常,而这个价值点最后也被运动到车企上,但仍旧有大量的终端设备并不具备这种思维以及能力。
但华为在做了,并且不断强调这种能力也应该被电子行业所一起重视。
刚才说的是软件更新,现在再说一些生态的例子。
年所发布的智慧屏,那时候生态比较一般,可支撑的App远不如现在。
但两年后,华为智慧屏与全民K歌合作开发智慧屏K歌功能,越来越多的生态企业也在不断加入。
芒果TV、极光TV、哔哩哔哩TV版,喜马拉雅、蜻蜓FM,学而思、洋葱学院、作业帮等,都在加入到华为的生态之中,带给用户给多的可能。所有生态,均可共享所有设备。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余总在发布会上所说的「华为智慧屏,越用越增值」是什么意思?这背后影射的是华为怎样的思考以及产品价值设计理念?
如果简单概括,就一句话,持续的「OTA升级」实现「用户使用价值」增长。
我说过,这项能力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上,也延续到了车企上,但大多数终端设备并不具备这种思维以及能力。而大量用户群体,也暂时还没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cf/1959.html